人物介绍:王海英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新精英生涯资深生涯咨询师、A级培训专家,实战班、执业班讲师/督导,2020年十佳生涯导师,企业EAP高级执行师,厦门市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发起人之一。
作者 | 王海英
审稿 | 任佳敏
编辑 | 宗媛
2022年,是我与古典老师和新精英生涯结缘的第9年。
这9年,我一路从新精英大满贯学员,成为与新精英深度合作的资深生涯咨询师、讲师和督导。
作为生涯领域的从业者,我见证和陪伴很多人通过生涯咨询,探索自我,走出职业困境,开始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儿;也看到有些人带着一腔助人的热情,转型做生涯咨询师,最终却黯然离场……
有一段时间,看着有的学员捧着热乎乎的心而来,却带着迷茫、不甘而离开,心里不免有些惋惜。他们在原有领域都有过丰厚的积累,在自我探索中投入了热情、时间和金钱,也认为这个行业很有前景。
究竟是什么,凉掉了这一颗颗热腾腾的心呢?
今天,我想结合个人转型经历,跟大家聊聊,从外行到高手,生涯咨询师必经的5个阶段,希望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。
2014年8月,在厦门图书馆第一次遇到古典老师的时候,自己还在心理学的汪洋大海边踌躇着,也有些心灰意冷。
虽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,也已经开始接咨询个案,但基本处于职业转型“翻车”的边缘。
问题严重的案子不敢接,能做的、简单的案子,又没多少人愿意付费。
我认为是自己学艺不精,于是继续寻求各种培训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来到了新精英的课堂。
没想到,在基础班讲到“CD模型”和“能力三核”(评论区相关解释)的时候,我才恍然大悟,看到了自己的盲区:之前不是学的不够多,是学的太多太杂。很多新知识,都没有转化成实战技能。瞬间觉得有些学费花得真冤。
我对比了生涯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要求后,决定先成为一名生涯咨询师。毕竟我有心理咨询的基本功,又有30年职场经验,还有丰富的生涯理论和工具模型。很显然,我在生涯领域的胜任力(评论区有解释)水平,要比初学者高出一个level。
自此,我的转型之路,柳岸花明,绝处逢生。
此前,我曾一度认为做心理咨询师,是个不明智的选择。可是随着生涯咨询量的提升,心理咨询又重新成为我的工作日常。
后来渐渐意识到,不是自己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,而是转型之初的胜任力不足。转型为生涯咨询师,其实是根据自身能力,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一种适应性策略。
带着自己的转型思考,跟很多“离场者”深聊后。我逐渐看到,转型生涯咨询师受阻的背后,可能存在三个误解:
第一,对行业的误解。
有一种误解,是“生涯咨询是个小众市场,不是刚需”。这种看法,很像十几年前,大家也认为心理咨询很少有人愿意付费。
依我来看,目前的生涯市场还处于曙光阶段,主要表现在至今还没有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。
生涯咨询到底咨询什么?怎样才算有价值的服务?咨询师的胜任力标准是什么?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义。
我并不认为,市场没有生涯咨询的需求,关键在于生涯咨询师所提供的服务,能否让来访者觉得很值钱。能经得住市场考验的生涯咨询师严重不足。
换句得罪人的话来说,合格的生涯咨询师太少了。
第二,对变现的误解。
刚入行的新手,对收入的期待过高。听人说某某成功做到“入行三年,年入百万”,但没思考“百万变现者”的收入结构、原有资源、才能积累,直接就奔着“快速变现”来了。
大部分新手咨询师,并不具备快速变现的专业水准和商业资源,也就造成了淘金梦的破灭。
生涯咨询师的变现高低,取决于来访者对你服务价值的认可度。咨询真不是一件门槛低、轻松简单、一学就会的事。
吴熙琄老师在《熙琄细语》一书中提到,“学咨询”和“做咨询”是很不同的。
学咨询,是学生涯理论、咨询流程、咨询技术、工具模型等,普适性的原理和规则,往往令新手产生“一招鲜,吃遍天”的幻觉。
在真实的咨询中,没有完全相同的 case。没法直接照搬,都得先评估诊断,再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。想达到这个专业水准,都需要较长周期的提升和积累。
第三,对技能成长曲线的误解。
还有许多人,折在了“高原现象”上。
所谓高原现象,指的是个人技能提升,并不是一条持续上升的直线,而是在某个时间段内,保持一定水平不上升,甚至有可能会下降。
转型中的生涯咨询师,往往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后,就会遇到高原期。
「高原期」示意图 / by 姜臻同学原创
原来给人支招的快感没了;课堂上学的流程技术都忘光了;咨询前准备了一堆“好问题“进入到咨询,来访者却没“上道”;督导的时候,回答不了咨询目标是什么。
咨询的水准,忽上忽下,觉得不对劲,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怎么都出不了圈。
这个时候才发现,做咨询挺难,做个能赚钱的生涯咨询师更难。所以,大部分人在这个阶段,开始慢慢失去信心和耐心。
很多人不知道,只有扛过高原期,才会继续呈现上升趋势。
转型为生涯咨询师,会经历5个阶段:探索期、准备期、新手期、成熟期、高手期。
第一,探索期。
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,是进行自我探索,确认自己内在的需求与价值观。
还要了解更多生涯领域的一手信息,如向行业前辈打听新人早期的收入水平,以及探索期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。
充分考虑这个行业“长得慢,活得久”的特点,与自己当下需求是否匹配。
如果对入行早期的经济收入期待高,着急等米下锅,这显然不好实现;如果你看中的是意义、热爱和可自由支配时间,又没有打算挣快钱,就可以安心进入准备期。
第二,准备期。
“隔行如隔山,转行穷三年“,这句话是有道理的。
转型后,固然可以迁移原行业的经验技能,但毕竟是面临全新的领域。不可能在转型前,就具备了胜任力,否则就不存在转型一说。生涯咨询也是如此。
刚入行的新人,往往只看到有人快速变现,却忽视了每个人的起点参差不齐。过往背景、职业履历、内在品质、专业基础、咨询技能、影响力等,决定了每个人的准备期长短不一。
比如,我从汽车行业转型到心理行业,起点其实很低。而30年的汽车行业经验+5年的心理行业经验,再转型到生涯领域,就在起跑线上领先了很多人。
我首期成长营有个转型的学员,之前是职业军人。40岁离开部队,选择了自主就业。试过别的工作后,最后确定做生涯咨询师,立志帮1000+退伍军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。学完实战班后,又学习了教练技术、商业思维等课程,读遍了市面上大部分生涯专业书籍,输出过上百篇专业文章,积累了200多个案例。总共用了1年半时间去做准备。
在他身上,体现出准备期的3个重要特点:一是有经济保证,二是对选择的笃定,三是坚持不懈的行动。
裸辞转型全职生涯规划师,更适用于家中有粮,心中不慌一族。
第三,新手期。
这一阶段,每个人都要过同一个坎儿——案源不多,获客能力不足,需要结合自身资源,制定“突围策略“。
如果你的影响力不是长板,建议你把精力和资源,投入到提升专业技能上。靠专业价值,走平台合作路线。
如果你的影响力本来就很强,会讲课、擅写作,就可以边提升专业技能,边打造个人IP。
但我也看到有些人没把握好做IP的节奏,使得IP形象和专业价值不匹配。
靠个人IP拉高了咨询价格,但也架高了来访者的期待值。如果提供的价值无法达到来访者的预期,就很难获得好口碑。结果没有二次复购,没有转介绍,拉新用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。
IP不会带来咨询价值,只有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才可以。所以,打造个人IP的同时,记得同步打磨好咨询技能。
第四,成熟期。
成熟期的生涯咨询师,不再只是运用个人价值观、视角和过往经验做咨询,而是依托科学系统的生涯理论,加上流程和专业谈话框架,始终围绕双方商定的咨询目标去工作。
咨询师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,是开始对咨询工作有了边界感,有了敬畏。知道自己有不懂和做不了的案例,并接纳自己的局限。
这一阶段的咨询师,已经能在伦理指导下开展工作了,也能识别哪些来访者更需要心理咨询,以及如何转介。所以,我建议生涯咨询师,要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。
这不是为了让你做心理咨询,而是要把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的来访者识别出来,并转介出去,只留下适合做生涯咨询的案例。
第五,高手期。
咨询是人与人之间深度联结,并相互影响的工作。所以,咨询师的“人”比技术更影响咨询效果。
当你选择转型成为助人者,那么觉察个人生命议题,会成为伴随你一生的必修课。如果咨询师处理不好个人的生命议题,即使你的技术炉火纯青,也不会成为真正的高手。
你是什么样的人,会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咨询师,也决定了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咨询服务。
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,每个人都有习焉不觉的生命议题。我们必须对此有所觉察,有哪些会影响到咨询?如何才能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?我们知道多少?知道后,又能做到多少?
很多时候,你越是努力的对来访者“好“,就越在传达:“你不行,没有我,你就惨了”。这其实是在矮化来访者,是在帮倒忙。
正如“有一种冷,是妈妈觉得你冷”;也有一种需要,是咨询师觉得你需要。
中立、好奇、我不知道,这八个字,直到今天,我依然在修炼。所以,咨询师的“无知”,恰恰是开启来访者心智的钥匙。
曾经有人问过我:“你是怎么成为资深生涯咨询师的?”
我坦然地对她说,“都是熬出来的。”
熬,不是躺平,消极等待市场变好,也不是没有目标地慢慢来。
熬,是相信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,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”。
熬,是持续精进,聚沙成塔,不以事小而不为,不以事难而止步。
熬,是不忘选择成为生涯咨询师的初心和愿景。
熬,是把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,投注在最值得的方向,向光前行,最终成为光。
最后,作为这条路上走了十几年的老咨询师,我衷心祝福每个想转型中生涯咨询师,将一颗救人于水火的菩萨心,修成一颗平常心。
向下扎根,向上成长,长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。
新精英生涯专注生涯规划培训15年
10个生涯规划师,7个出自新精英
如果你也想成为生涯规划师
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课程
现在报名,还送超值学习大礼包哦!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拨打电话
返回顶部